暴漲你又完美錯過了? 看看應對暴漲行情的操作要訣吧!

我們看到從6400開始的反彈,有將近50%了,如果你說自己完美錯過了,我只能說無語。
比特幣3日底背離

從去年12月開始,我持續撰文,提示了這裡會有一個50%級別的反彈,所以機會不是沒有,能不能把握都看個人造化了。
今天不是來炫耀我有多牛,而是想給一些建議。 很多朋友說自己紮空了,下車早了,做反方向了,該如何應對呢?
1、趨勢形成必將延續。 當你看到5%以上的大陽線的時候,首先要想到這是一個急漲的行情,通常不會對應急跌,所以不要在這個時候做空,這是大忌。 我以前舉過非常多的例子
2、交易策略選擇右側。 很多人喜歡左側加以,看到漲了就想應該做空他,先不說逆勢操作的選擇是否正確,如果你連標準都沒有,就是螳臂當車了。 右側交易的邏輯基礎在於形成趨勢必將延續,所以我一直強調右側交易的重要性。
3、下車早的應對。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有恐懼的問題,漲了就怕利潤守不住,這裡沒有人是神,都一樣,但是你能夠執行紀律的話,就可以解決。 找個均線為參照物,比如ma18,我以前講過他的神奇之處,可以翻閱之前的文章。
4、做反方向的問題。 如果你做合約交易,其實做對做反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控制倉位和止損設定。 如果你拿20%的倉位,都虧了也還有80%,如果你設定10%的止損,即便做反又何妨?
5、紮空了怎麼辦。 這個最難,很多人在突破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反應,等到想參與行情了,發現已經被紮空,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
首先我想說你應該在行情之初就制定好策略,比如我在12月就開始判斷3日線底背離了,那個時候是7000美元左右,而我預測底背離會有50%的反彈空間,所以給了2個目標位,8100和9100的±100美元,如果你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會措手不及了。 而對於昨天的突破,上周我也給了提示,包括如何補倉。
比特幣的反彈還有多少空間——一周綜述

其次,如果真的紮空了,你要保持好心態,要知道這種行情,對於數位貨幣來說,並不是什麼千年不遇,所以失去了不要捶胸頓足,亂了方寸反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而應對之法,一般是尋找一個分時的低點入手,並設定好止損。
總結:我們是人,不是神,都會犯錯誤,但是要總結問題,下一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講幾個故事:
一個是我自己的經歷,當年剛開始入股市,也是什麼都不懂瞎做,有一次我一個朋友給了個消息,讓我買一隻股票,而且把他的錢放在我這裡操作。 當時年前,心高氣盛,總覺得自己有本事,所以買了這個票幾天不漲,就有點急,正好當時熱炒基金,我自己選的那個標的表現不錯,我就像,如果先換成我那個做一個短線,然後再換回了不是賺加倍的利潤嗎? 然後我就操作了,不過結果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完美。 買入基金後沒有持續上升,而那個票突然就發飆了,最可怕的是我當時被嚇呆了,完全反應不過來(如果當時換回來,雖然損失一些錢,但收益卻是幾倍的利潤),我想,沒事,漲不了那麼快,等我這個漲一點再說。 就這樣,一個3塊多的基金,半個月沒動地方;另一個7塊錢的股票,2周漲到了25。 所以很多時候,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看待問題,畢竟我們都有所知障,局限性會讓我們犯錯誤。
第二個股市,我一個大哥講給我聽的,當年「327」事件,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那是一個高通脹的年代,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出了一個保貼率,就是在國債上面增加了一個保障,如果通脹提高,可以保證利息收益不縮水。 而這個就成為國債期貨炒作的一個關鍵點。 當時國債327品種上,多空大戰,一方是中經開為首,他的爹是財政部(保貼率的高低是財政部來確定的),另一方面則是萬國證券,掌舵人管金生是亞洲傑出青年,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萬國認為通脹不會一直漲,所以保貼率也不會一直漲,他們選擇做空327,但是歷史就是喜歡捉弄人。 最終萬國因為違規操作被申銀收購,管金生也鋃鐺入獄,而327之後,中經開解體,就算是327中的幾個大贏家,最終也沒有達成人生完美。 魏東、袁寶璟、劉漢的結局可以說都是悲劇。 我的故事在這個大背景下的一件小事,我那個大哥的一個朋友當年跟著中經開做多國債期貨,風光無限,據說每天可以賺到一輛卡迪拉克,但是327崩盤那天,他滿倉開多,最終爆倉,後來我大哥在路上見到過這個朋友,他推著一輛自行車在路邊,跟我大哥說,我這輩子再也不碰期貨了。
兩個故事,分享給大家,想說心態和紀律,如果你能夠處理好,賺錢的機會什麼時候都在。
Beyond Technical AnalysisBTCChart PatternscryptocryptotradingTrend Analysisxbt

30年的A股投资经历,水平虽然不高,但经验足够丰富。熊市避坑,牛市逃顶,对于新手可能有所帮助。
需要每日分析,请搜索微信号peter-tqbj,需要股市投资建议搜索星球{抱团取暖,迎接A股牛市},或者星球号64802450
Aussi sur:

Publications connexes

Clause de non-responsabili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