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_Joe_Lee

借星宇航空的動能派對,來聊聊怎麼處理這種急漲急跌下的回踩

Éducation
Trader_Joe_Lee Mis à jour   
TPEX:2646   STARLUX AIRLINES CO LTD
hihi 大家好久不見,難得居然是被我老婆催稿說 TradingView 太久沒更新了(?)
剛好有個動能交易的絕佳案例,
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近期台灣股市最歡樂的熱門話題 - 星宇航空 !

=================================================

興櫃股票沒有漲跌停板限制
2/14 星宇航空強勢突破橫盤很久的 20 整數關口之後
短短的 5 個交易日內已經歡樂的漲到剛剛、一度衝破 50 了!

就在發文前的剛剛,總算迎來了一波回調
動能就是這麼有趣
衝刺的時候是捨我其誰的「價格越高、需求越高」的氣勢在飛天
但同時,動能又是很調皮的,隨時可以一言不合說轉向就轉向
一旦轉向在下殺時,一瞬間又變成「價格越低、供給越高」的恐慌出逃
如同剛剛只用不到 10 分鐘就從 50 跌到 40 一樣

作為一個順勢交易者
參與強勢的上升趨勢主要有兩種做法: 1. 追高 2. 低買

1. 追高很容易理解,在往上突破的時候買入 ,在星宇航空這個例子中,
上週每一個勇於追高、且持有至今的交易者都賺得很快樂、各種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文章

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就是以為「追高是不應該的」
重點從來就不是追高這個策略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對應的風險額度和減倉策略,對於多數交易者來說難以嚴格執行
所以容易導致「賺的時候沒出掉、虧的時候被深套」

但反過來說,如果減倉策略和風險管控都做得很好,追漲本來就是動能交易策略中最核心的入場邏輯
也完全不需要有什麼包袱或是心理壓力的;

而 2. 低買就是這篇想要探討的
低買交易是在上升趨勢中不追高、而是等待回踩如結構、需求區等的區間時才買入

但就會遇到現在這種狀況
因為「動能邏輯裡會覺得動能轉向了、已經是下跌動能、也就是應該考慮殺跌的邏輯了」
但是「低買邏輯中,要等待的本來就是這樣的回踩」

如果一段上升趨勢在飆漲的時候不敢追高
而回踩的時候你又要覺得要反轉了
這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在一段良好的上升趨勢運行過程中,你想的都不是做多」


所以 這裡可以分成幾種交易者來討論 做個簡單的交易員性向測驗

Q1 : 你更接近一個順勢交易者還是一個逆勢交易者?

(A) 順勢交易者
(B) 逆勢交易者

Q2 : 追漲 和 低買 兩種策略,你有更偏好哪一種嗎?

(A)追漲
(B)低買
(C)沒有偏好,給哪個做哪個


Q1 回答 B 的話就不在本篇的邏輯內 ,逆勢交易者的思考邏輯的確就是一直嘗試識別潛在反轉;

而如果你是
A-A 順勢型追漲交易者,那這個回踩你可以考慮跳過不做,你更應該等待的是「再度突破 50.6 新高後的追漲交易機會」

A-B 順勢型低買交易者,這就是你的交易,當然應該操作;如果你會感到任何一絲猶豫、或是擔心動能是你的敵人你在接飛刀,那你應該好好的再問一下自己理解的低買交易到底是什麼 (當然如果你是只做 0.618 低買,因為沒到位而不做倒也沒啥問題就是了)

A-C 順勢型綜合交易者,其實就是給定你很想搭上這台趨勢列車的話,不管他是持續上漲破新高、還是回踩到想低買的點位
「你都應該要嘗試找機會操作多單」,所以這題的答案當然也是會更想操作回踩多、而非塊陶啊


======================
當然,以上討論的都是在面對這個盤面時「做還是不做」的問題
做了不代表它就會成功;如果這個低買交易失敗 (跌破 36),停損出場
那也是個很好的時機去留意「趨勢是否發生改變」
畢竟作為一個順勢交易者,你要順的是什麼時間週期的勢至關重要

另外一大常見誤區就是一個低買失敗了,再往左找下一個支撐、失敗了再找下一個..........
這就會變成另一個極端 -- 「在一段下跌趨勢中持續嘗試摸底」
這也絕對不是一個順勢交易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共勉之
Let's see how it goes yo!





Commentaire:

悠遊卡 一個完全相同的案例 XD
Commentaire:

0.618 組的低買還差一點點到位
其實不同的低買邏輯都是嘗試定義「多低算低」這個問題

Clause de non-responsabilité

Les informations et les publications ne sont pas destinées à être, et ne constituent pas, des conseils ou des recommandations en matière de finance, d'investissement, de trading ou d'autres types de conseils fournis ou approuvés par TradingView. Pour en savoir plus, consultez les Conditions d'utilisation.